因為失去,所以珍惜,飽嚐過不幸之慟,最能體會他人之苦。一九九九年,臺灣也曾遭遇百年一遇的九二一震災,當年的「被救濟者」如今個個意氣風發,轉變成「救濟者」,只要聽聞有人不幸,就會立即趕至他們身邊,伸出慈愛的援手。座談會上,一位曾是受災戶的會員滿懷真誠地說:「我常常在想:(什麼是真正的幸福?)這十五年來,透過認真信仰,勤勵行學,終於明白:(能為他人貢獻)、(能為他人幸福著想)的思維與行動就是真正的幸福!」聞言,共鳴的掌聲如雷響起久久不止。
什麼樣的面貌最美?「我認為,為了煩惱與痛苦之人,自己朝著苦難奮勇前進的時候最美。將他人的痛苦當成自己的痛苦,遇到任何困難都不退撒,勇敢挑戰,這樣的人最美。」池田先生的話語道出了佛法的真髓-----「同苦精神」。
十三世紀,日本連年遭逢大地震、颱風,旱魃肆虐,加上政治引發的內亂,疫病、飢荒伴隨而至,人們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。見此慘狀,日蓮大聖人心生慈愛,向當權者提出諫言(立正安國論),即使因此遭到流罪、危及性命,但為了除去民眾的痛苦,大聖人不曾停下信念的腳步,「 如人倒地,還從地起」(御書五七八頁)、「生於王地,身隨心不隨」(御書三0七頁),無時無刻總是強力鼓舞人們,喚起勇氣:「不論遭遇任何苦難,每一個人的胸中都具有能夠戰勝一切的力量。」大聖人如此堅忍無畏的行動正是出於「與民同苦」的慈愛,與抱持「變革社會」的宏大誓願。
憶及九二一震災,道路中斷,滿目瘡痍,青年部即刻組成機車隊,載送壯、婦部準備的物資,將物資迅速送達災區深處,之後並舉辦三場創價精神復興音樂會,撫慰受傷的心靈。這些都不是因為有組織才有的行動,而是廣布同志們心中「同苦之心」,視災民的痛苦為己苦,使真心的網絡全力運轉。樂聖貝多分曾言:「卓越者最大的特徵,就是在不幸、艱難的環境中百折不撓。」如同「妙者,蘇生之義(御書九七九頁)法理所示,廣布同志們絕對不輸,徹底奮戰,展現「變毒為藥」、「轉禍為福」的勝利人生之戲劇,精彩絕倫,從而構築了堅不可摧的創價重責大任。
日蓮大聖人佛法的信仰是永遠希望的光源,所謂「一心妙用」(御書一四0五頁),即是不管發生任何事,憑藉信心的強盛一念,就能使其往更好的方向不斷前進,所以即使身處絕境,也要認定「這個地方就是我的使命之地」在自己所在之地正面迎擊苦惱。那麼,何須因區區魔障的風暴而裹足不前,更無須畏懼,世界廣布新時待已經拉開序幕,讓我爽朗地宣言:「好,儘管來吧!」悠然、堂堂地跨步向前。
創價的重責大任、和平的文化 臺灣創價學會理事長 林釗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