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人為本 善用科技 朝向人類社會進步邁進

2024060807:52
   今年奧斯卡金像獎最大贏家《奧本海默》,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美國物理學家奧本海默擔任「曼哈頓計劃」負責人,參與原子彈研製的過程。
   當時,奧本海默主導核武研發,被稱為「原子彈之父」。然而,在親眼目睹原子彈所帶來的毀滅的災難後,他轉而反對研發更具破壞力的氫彈。
     他於某次演講時談到「原子彈急遽且深刻地改善了世界的本質。從我們世界任何基準來看,它都是極悪的存在。科學對人類而言,究竟是好是壞,又再一次被人們討論」。
        科學對人類來說有益處嗎?能為民眾帶來幸福嗎?每當有新科技問世時,這些疑問就會再度成為討論焦點。
   確立正確哲學觀 擁抱新科技
   近年,ChatGPT等生成AI(人工智慧)被視為「繼工業革命以來的最偉大發明,成為熱門話題。
    舉凡文書處理、影像製作、聲音合成與作曲等被認為只有人類才能完成的創造型工作,AI已能在短時間內產出。
     然而,生成式也有許多隱憂。因為缺乏明確的資料來源,其產出內容時常與事實不符 ;以假亂真的偽造影片流竄於社群媒體,形成難以防範的詐騙問題:AI運算所造成的能源、水資源消耗等問題,也為永續發展增添變數。
      為了降低AI所帶來的風險,歐盟於3月通過人工智慧法案,除明定監管原則之外,也規範使用AII所產製的內容,必須明確標示其出自AI,違者將處以高額罰款。
     如同「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」,面對新科技,重要的是使用技術之「人」的一念。無論科學技術如何進步,我們都要秉持「有助於人類幸福」的理念,發揮科技的價值。
   不論是科學家、或科學技術的使用者,都應秉持「以人為本」的精神,,活用智慧與科技,創造科學技術之「善」的價值。
   我們應該要確立正確的價值觀、哲學觀、哲學觀以開放的心胸,在擁抱新科技的同時,思考未來如何建構嶄新生活型態,創造人類與科技共存共榮的社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