度過 生也歡喜 死也歡喜 的旅程(下) 池田大 作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 賽菲爾特 前奧地利文化部次長

2016082614:21
賽菲爾特博士(以下簡稱賽菲爾特)
     自古以來,奧地利人很避諱死亡這件事。彌留時刻,人們被移到不起眼的小房間,由醫師確認患者是否死亡,那段彌留時刻,人們避之唯恐不及。
      事實上,死亡是生命的ㄧ部分,對年輕人來說,具有正面的意義,應該率直地說明 ,使其理解。
       忘記「死」的人,等於忘記讓「生」充實。我們是看著電視長大的嗎?是為了說人壞話而出生的嗎?是為了戰爭而出生的嗎?正視「死」的人,應該會不惜寸暇持續磨練自己。


池田SGI會長(以下簡稱池田)
      這是很重要的觀點呢!我曾在美國哈佛大學以「二十一世紀文明與大乘佛教」為題發表演說。
      演講當中,指出現代社會漠視死亡課題,相對於生的正面形象,認為死是惡,是無,是無條理和黑暗等,囊括了所有負面形象。
      然而,「漠視死的文明」必然會忘卻真正的生命尊嚴性,讓「物質的豐裕即是一切」的觀念氾濫,使得人的倫理觀或道德觀極端薄弱。二十世紀會成為「大量死亡的世記」,相信就是「漠視死的文明」的結果吧!
      因此,正面面對死亡問題,確立生命觀、生死觀,才是二十一世紀最大課題。
      誠如前文所說,佛法教導,死相當於下一次生的充電,絕對不該「忌諱」。並闡明信仰透徹,則「生也歡喜、死也歡喜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