報恩抄

2013122319:30
本文
夫老狐不忘故丘,白龜報毛寶之恩。畜生尚見如此,何況人倫!古有賢者名豫讓,吞炭伏劍以報智伯之恩;弘演為臣,剖腹以納衛懿公之肝。何況習修佛教者,可忘父母、師長、國恩耶?欲報此大恩,必先為究極佛法之智者。
白話文
老狐不忘出生的古塚,白龜回報毛寶的救命之恩,就連畜生都這樣知恩,何況是做人之道!因此,中國古代的賢人,有位名叫豫讓的人,刎劍報答智伯的知遇之恩;名叫弘演的臣子,剖肚裝進衛懿公的肝臟。更何況是修習佛教的人,可以遺忘父母、師長、國家之恩嗎?要報答他們的大恩,一定要深究佛法,成為有智慧的人,才做得到。


註1:
報恩之心
報答師恩正是現在

「恩」這一字,是由「因」與「心」組成。
「我們能有今天,是託誰的福?」知道此因,而想回報的心,綻放著人性的光輝。
本抄開頭引用一則故事:
昔日中國有一位名叫毛寶的將軍。某天他國大軍來襲,毛寶所在之城被完全攻陷。他與士兵們逃脫出城,來到大河邊;毛飽毫不猶豫地投身入河,此時不可思議地突然有一隻白龜撐浮著毛寶身軀。
這隻白龜就是在毛寶幼時,被漁師捕獲,受到毛寶相助之龜。白龜為報毛寶之恩,前來搭救毛寶的性命。

進而介紹中國古代的豫讓與弘演等,以命相許報恩的「古代賢者」之例,教示身為修習佛法者,一定要報答父母、師匠、國家之恩。
此處,大聖人舉出「父母、師匠、國家」三恩,人是因為父母親才能誕生、長大;因師長才能磨鍊人格或見識;因國家、社會才能構築生活基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