註2:
豫讓(生卒年不詳),春秋時代晉國人,畢陽之孫,為當時著名刺客。
生平
豫讓本來仕事於范氏及中行氏,但一直不太出名。後來轉去智伯門下任職,智伯很看重和寵愛他。後來晉陽之戰起,智伯討伐趙襄子,趙襄子聯合韓康子與魏桓子滅掉智伯,將智伯的土地瓜分。趙襄子與智伯之間本來就有極深的仇怨,更將智伯的頭顱當飲酒之首爵(酒杯)。
豫讓逃到山中,說道:「嗟乎!士為知己者死,女為悅己者容。今智伯知我,我必為報讎而死,以報智伯,則吾魂魄不愧矣。」便改名換姓,冒充成為要服刑的人混進趙襄子宮廷裡塗飾(整修)廁所,身上帶著匕首,想要藉機刺殺趙襄子。一日,趙襄子正在如廁,突然心一驚,抓住塗飾廁所的刑人審問,發現他是豫讓,知道他要為智伯報仇,趙襄子身邊的侍衛要殺死豫讓。但趙襄子卻說:「彼義人也,吾謹避之耳。且智伯亡無後,而其臣欲為報仇,此天下之賢人也。」最後釋放了豫讓。
不久,豫讓又在身上塗漆,讓皮膚長滿瘡,又吞木炭使自己聲音變得沙啞,令自己的樣子令人無法辨認,就算他的妻子也不能識別他,豫讓便在市上作乞丐。他的朋友認出他是豫讓,為他哭道:「以子之才,委質而臣事襄子,襄子必近幸子(你)。近幸子(你),乃為所欲,顧不易邪(報仇不是很容易嗎)?何乃殘身苦形,欲以(此形體)求報襄子,不亦難乎!」豫讓說:「既已委質臣事人(趙襄子),而求殺之,是懷二心以事其君也。且吾所為者極難耳!然所以為此者,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懷二心以事其君者也。」
過了一段時間,趙襄子出宮,豫讓立即在趙襄子必要經過的橋下埋伏。趙襄子來到橋邊,馬突然大驚,趙襄子說:「此必豫讓也。」派人搜查,果然找出豫讓。趙襄子問豫讓:「子不嘗事范、中行氏乎?智伯盡滅之,而子不為報讎,而反委質臣於智伯。智伯亦已死矣,而子獨何以為之報讎之深也?」豫讓答道:「臣事范、中行氏,范、中行氏皆眾人遇我,我故眾人報之。至於智伯,國士遇我,我故國士報之。」趙襄子歎息哭泣著說:「嗟乎豫子!子之為智伯,名既成矣,而寡人赦子,亦已足矣。子其自為計,寡人不復釋子!」將豫讓圍住。
豫讓說:「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美,而忠臣有死名之義前,君已寬赦臣,天下莫不稱君之賢。今日之事,臣固伏誅,然願請君之衣而擊之,焉以(擊衣)致(表達)報讎之意,則雖死不恨。非所敢望也,敢布腹心!」趙襄子感到豫讓義烈,命人將自己的衣給豫讓。豫讓拔劍跳躍三次,一劍劈下,說道:「吾可下報智伯矣!說罷便自刎而死。趙國有志之士在當日聽到豫讓之死,都為他傷心、流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