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硯

2009091210:39
端硯:中國四大名硯之首,是著名的實用工藝美術品。用於書畫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,端石制硯石質要達到「溫潤如玉,眼高而活,分佈成象,磨之無聲,儲水不耗,發墨而不損毫者」為佳品
  端石產於現在的廣東省肇與市東南爛柯山西麓端溪水一帶。肇廣古稱端州,此處石料製成的硯台稱為「端硯」。端硯硯石是在唐武德年間發現,端硯石由於石質優良、細膩嫩爽、滋潤、具有發墨不傷毫和呵氣可研墨的特點。端石中的佳品長年浸於水中,溫潤如玉。《端溪硯史》稱之:「體重而輕,質剛而柔,摩之寂寂無纖響,按之如小兒肌膚,溫軟嫩而不滑」。
 
端石的開采是非常艱巨的,古硯石得來不易。從宋代文學家、書法家蘇東坡在「端溪銘」中說:「千大挽綆,百夫運斤;篝火下縋,以出斯珍。」可看出採石過程是非常艱巨。唐代詩人李賀在「揚生端州青花紫石硯歌」中,用「端州石工巧如神,踏天磨刀割紫雲」的詩名來讚美端石的名貴和頌揚了端州石工採石的高超技藝。
 
端硯的石質能達到緻密、堅實、幼嫩、滋潤,這與端硯的石品有著密切不可分的關係。端硯石品中有蕉葉白的,有火捺的,兼有青花。這塊硯石就緻密、堅實、幼嫩、潤滑,發墨而不傷毫,成為一方好硯材。
 
端石石品繁多,真正好的名貴石品也是難得的。石品中有魚腦凍,是較名貴的石品,有如受凍的魚腦而得名。清吳蘭修《端溪硯史》中載:「一種生氣,團團圞圞,如澄潭月祥者,曰魚腦凍」。其質細膩、幼嫩、滋潤,一般產於水岩。
  
青花是名貴的石品,青花細緻有如波面微塵,像輕紗,似水藻,隱約在紫石上面,秋之無形,沈入水中,方清晰可見。細潤如玉,叩磨無聲。
  
蕉葉白是端石品中之一,形狀如蕉葉初展含露欲滴,上下四旁有火捺花紋裝飾。蕉葉白處細嫩,石質較軟,易於發墨,主要產於志坑。端石中還有天青、火捺、豬肝凍、金星點、金銀線、冰紋、石眼等品名。端石石眼,以其形似而定名,有鴝鵒眼、烏鴉眼、鸚哥眼、象眼等;按其神態之分有活眼、淚眼、瞎眼等,還有高眼、低眼、底眼之分,石眼在端石硯雕刻藝術中起著裝飾美化作用。具有欣賞價值,被文人視為珍寶。古代文人以石眼視為端石質地高潔、細潤有神,猶如人的眼睛,別具一格,以此認為鑒別端石品高低的標準。其實,石眼對端石沒有直接價值,只不過起了裝飾效果,令古人稱寶,視為珍藏。
   
端硯製作過程較為複雜,工序繁多。主要分採石、維料、制璞、雕刻、配合、打磨(即磨光)、上蠟等等工藝過程。
  
清代端石硯要求因材施藝,因石構圖,在題材、立意、構圖、造型、利用何種雕法都要精心推敲,刻劃得當。保持了端硯的古雅、朴實,古色古香、形態自然的特點。如北京故宮收藏的「端石雙龍硯」、「貓蝶硯」是端硯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