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會之心 池田大作 譯/曾慧玉

2014032219:56
幹部要自我磨練、培育後繼

     恩師戶田先生於一九五八年二月十一日,,也就是迎接自己最後的生日時,以宛如遺言般嚴格的語氣,對聚集而來祝賀的弟子們說:「幹部要自我教育及磨練,這麼做的話,自然而然會員就可育成。」

      我絕對不會忘記此指導,總是率先實踐。

      即使多麼熱心地說教,言詞多麼巧妙,只用嘴巴說卻不行動,後輩無法成長。觀看退轉背叛者的行徑,就是擔任幹部後,忘記此根本指導,沈溺於「自我意識」玩弄計謀的結果。那不是佛法信仰者的真正姿態。重要的是,領導者拼命奮鬥的實踐姿態,在自我人間革命、積極鼓勵後輩的的行動中,能使後輩安心跟隨。

恩師的深厚慈愛

       戶田先生是廣宣流布大法戰無與輪比的「大將軍」,也是前所未有的「大參謀」

        但當先生一看到親愛的學會員受到欺負,痛苦的身影時,立刻放下一切,身先士卒,挺身奮戰。

        曾經有一位支部長,於西神田的舊學會本部參加法華經講座的回家途中,遭到一名男子騷擾,引起舊糾紛。聽到消息的戶田先生馬上衝到他的身旁,向對方喊道:「為何要欺負我親愛的弟子?」

        先生當時身體虛弱,又因為深度近視站立不穩,雖身處危險,仍奮不顧身,向著強悍的男子抗議,守護那位支部長。

        為了堅守尊貴的佛子,絕不可以軟弱。要成為「士兵」投入最前線,毅然決然地奮戰,並成為最英勇的「勇將」

        
發展的組織

        學會與一般的組織,有什麼不同之處呢?

         戶田先生舉出三點,第一、以師弟為根本,全員洋溢著學會精神。第二、絕對確信領導者。第三、互相鼓勵前進。


人才的擢用法

     (三槍手)的魅力,我想是來自多種個性的衝突,衍生出許多武打的劇情。人生劇也是如此吧!若全都是同樣性格的主人翁聚集的話,情節一定枯燥無味。
  
       恩師戶田先生經常說:「拔擢人才的時候,有其編制的奧妙。不是一加一等於二,可能是三或四或是五。那正是人間世界的奇妙之處啊!若都是相同個性的人則毫無趣味,也無法成就大事喔!」


座談會就是學會之心

       戶田先生經常談到,在座談會裡有學會之「心」。

      「初代會長率先行動,真心誠懇地教導著:若一位前來,就與那一人詳細對話。來兩位就與兩位對話,來三位就與三位對話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