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那裡有人 邂逅之曲 維也納之歌(下) 池田大作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

2014060918:39
池田SGI會長(以下簡稱池田)
         賽菲爾特博士是「女性世紀」颯爽的旗手。您是著名的女高音聲樂家,同時擔任奧地利的文化部次長,長期以來做為文化行政專家非常活躍。

       您表示受到音樂家的令尊所影響,我察覺到您為社會安穩與人們幸福竭盡所能的生存方式,是在家庭內學習,從雙親身上繼承的。

     「為人奉獻」這件事,在家庭中有時是以言語傳達,有時是以身作則教導孩子們的吧!

賽菲爾特博士(以下簡稱賽菲爾特)
         對我而言,藝術即是人生。父親是古典音樂家,我們在家會演奏古典音樂。父親曾經擔任聲樂教授,所以我們一起合唱過許多樂曲。

        一般人通常是在父母保護下度過少女時期,我卻不一樣,是在雙親全盲的狀況下出生的,爸媽可說是拚了命把我養育成人。我們是一體的,就如同牽引馬車的馬,由看得見的馬引領兩匹失明的馬,竭盡己力。家人團結一致面對所有大小事情。

池田。
       我完全能體會您的辛勞。從小就要扮演雙親的「眼睛」和「拐杖」,牽著兩人的手在街上行走,令尊和令堂一定非常感謝您。

賽菲爾特
          謝謝您!

         當時我從來沒想過這些事。年幼時,我非常孤獨,和同齡的孩子們幾乎沒有接觸的機會,就算是有接觸,他們也無法理解我的狀況。儘管如此,我從父親身上學習到音樂,童年可說是得天獨厚。

         一生奉獻給音樂的父親,人生遭遇過種種困難。他是風琴演奏家,有時會在葬儀典禮上演奏風琴。

         我第一次看見過世的人,是在五歲時。從那時起,我開始思考「為何人會死?」「人死後會變成怎樣?」等有關死亡的問題。

         池田會長幼年時期,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嗎?

池田
      是啊!小學時在放學回家途中,親演目睹載滿鐵器的卡車翻覆,工人被卡在車內的重大事故。那種淒慘的場景,深刻在我的腦海。

      而且,我自幼體弱多病,記得小學時有一次做惡夢,滿身大汗,那時曾思考:「人死了究竟會如何?」直到青春期,我不斷與疾病搏鬥,也因此持續探究生死課題。

      在此想請問博士為什麼在大學專攻的不是音樂,而是哲學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