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努力成為一個負責任有能力的人,但同時與朋友們互動融洽,有時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。總是有些因素會導致我們被排擠被疏離,在人群裡只能孤單地一個人生活著,畢竟無論是「特立獨行」與「曲高和寡」、「一丘之貉」與「蛇鼠同窩」都會讓我們的人際關係充滿了疑惑不解,,孤立或融入,就經常成為青少年朋友學習獨立思考及社交技巧的人生歷練。其實,如果我們能弄清楚內心真正的盼望,在人群裡不迷失,在孤獨中有依靠,那麼就不會單純為了維繫友誼而失去自我價值判斷,也不會因爲過度堅持意見而令人難以忍受。
「張老師」基金會高雄分事務所何錦玉總幹事表示,其實青少年階段是學習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的重要時刻,當我們能面對不同場合、情境、對象與年齡層的朋友皆能樂在其中而不迷失的話,「三人行必有我師」的學習成長就會在不同人生階段給予自己重要支持。雖然不同樣態下的人際關係有不同的註解及需要,但ㄧ般來說,樂於與大家相處同時他人亦喜愛與我們互動,其實有幾個原則是放諸四海皆準的:
原則1—熱忱待人
這是最簡單的道理:「我們總是喜歡靠近散發溫暖陽光的人們」。所以試著帶著愉快的心情來做作業,摒除幫別人收拾爛攤子的想法,堅信同學因爲信任才願意讓我們有更多的學習機會。你會發現「歡喜做甘願受」的智慧,不僅改變我們的心境,也將直接會反映在你的人際關係中。
原則2—能夠開放自己
譬如在進行小組作業時,如果我們能夠廣納建言,即便小組意見不完美但畢竟是大家的共識,或許就會發現當時的堅持往往僅是凸顯自己的特立獨行,說的明白些。80分與90分之間的距離就是人際關係的鴻溝,當這些標準降到大家都能共同參與的狀態時,同學們便自然而然地投入其中,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也能在這裡派上用場喔!
原則3—具有同理理心
雖然大家每天都坐在教室上課,不過人的心情無時無刻都充滿變化;身體的不舒服、收到情書的興奮、早上跟父母有了衝突、上次月考成績不理想......等,簡單說,如果希望自己的情緒能夠被朋友在乎關心,或許前提是,先關心朋友的喜怒哀樂。古云:「將加人,先問己,己不欲,即速已」說的就是這個意思,我們若能常懷同理心來處事待人,自然人際關係就會無往不利。
一個你我都必須學會的課題 在人群中看見自己 財團法人「張老師」基金會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