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等了又等,始終杳無音訊。過了很久以後,博士收到一封從華沙寄來的信,提及他的夫人當時在邊境被強制帶回華沙。
博士說:「一九四0年底,內人寫來一封信後就音訊全無,永遠地......。」
賽菲爾特
我也聽過和羅特拉特博士類似的悲劇。
即是這位以色列好友的表姊,當時她還是少女,她的母親為逃離納粹的迫害,預計隔天離開捷克斯洛伐克。正在打包行李時,納粹衝進家中,把她的母親強行帶往奧斯威辛集中營,從此再也沒回來。
真是殘酷啊!只是一個晚上的差別。年幼的孩子承受著母親被殺害的痛苦,悲傷至極。
人竟然對人做出如此暴虐的行徑。我不禁想問:「為什麼?」「有什麼目的?」這是讓我印象深刻,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事。
池田
為什會導致這樣的殘暴狀況?為何無法避免?
我曾與德國哲學家約瑟夫·德波拉夫(Josef Derbilav)博士,對此悲慘的歷史進行對談。當時德國從全世界最具民主的威瑪(Weimar)憲法體制移至納粹體制的背景,博士舉出四項主因。
「在《凡爾賽條約》(註4)(Treaty of Versailles)中,德國遭受到犧牲與屈辱。」
「德國與奧地利兩帝國垮台後,仍存續著反民主主義傳統的舊有領主制。」
「德國的威瑪共和制與奧地利的維也納體制的民主主義政體,構造上出現明顯的缺陷。」
「威瑪共和國(註5)在最惡劣時期,出現相當於奧地利總人口六百萬的失業者,導致ㄧ九二0年代後半的構造性經濟危機。」
賽菲爾特
很遺憾的,當時的奧地利,反駁與抵抗實在太少,這也和嚴重的失業問題息息相關。
當人民陷入飢餓之苦,走投無路時,希特勒出現,承諾會創造更多雇用的機會。德國在納粹政權初期的經濟繁榮下,百姓的確獲得了就業機會。但人們沒有察覺到納粹政權的目的在於引發世界大戰和擴張軍備。
當然,詳細情況必須仔細研究專門的文獻,但在德奧合併時期,大多數人遭到迫害,被強制送往集中營。
此事實說明納粹在好幾年前,早已做好萬全的準備,想要吞併奧地利。
池田
若無法真切看清歷史的教訓,便無法開創更美好的未來。
二十世紀是「戰爭的百年」,ㄧ定要加以轉換,為了讓二十一世紀變成「和平的百年」,人類必須集結睿智與良心。這份深刻的自覺與行動,這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。
從戰爭百年邁向和平百年(三) 池田大作 國薊創價學會會長 賽菲爾特 前奧地利文化部次長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