度過生也歡喜 死也歡喜的旅程(中) 池田大作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 賽菲爾特 前奧地利文化部次長

2016012520:39
賽菲爾特(以下簡稱賽菲爾特)
       這是我的真實感受。這裡有一些卡片。是外子去世時,我寫下的感想,可以說給您聽嗎?
       是我向「主」和「神」祈願的種種內容。
       當時,我寫道:「為理解生的要諦,請教導我死亡的真義。」「主啊」去除生與死的界限之牆,讓我們可以感受到彼岸的世界。主啊!我們的死並非終點,而是成熟。」
      還有ㄧ張卡片記述我的生死觀。
      「我並非死去,而是突破界限、抵達新的彼岸。帶著新的肉體與靈魂,在新的天地,展開新的思考與感受。在那裡,我會比以前更接近您。」
     回想起來,我會有如此超凡的想法,是因為我知道柏拉圖(出自其著作《國家》一書)的「洞窟之比喻」。
     

池田
      柏拉圖把生存在現實社會中的人們,比喻成被拘禁在洞窟的囚犯。
      動彈不得的囚犯,只能直視前方,看見來自後方的光線照在洞窟內「物體的影子」,因此囚犯產生了「影子」就是實體得錯覺。
     我與其他多位識者對談時,也經常談到「洞窟的比喻」。
    出身伊朗和平學家馬吉特·德拉尼安(MajidTehranian)博士說:「這個比喻所說的[拘禁],即是[無知」從「無知」解放自己,人類始能截斷[錯覺的鐵鍊],體驗洞穴外的潔淨光線。」
      人類該如何克服此無知之闇?尤其是對生命的無知,這是對談中一大課題。
      德拉尼安博士也說ㄧ神教的回教和佛教的生死關,雖然被認為相異,「但我確信在深處兩者是相通的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