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書是青春之寶 池田大作

2014071618:30
     這是1972年春天的事。齊聚在山梨縣會館約20位女子部代表成立了人才培育單位。我為這個單位命名為「山梨讀書會」,建議她們:「要成長為聰明的21世紀女性領導人,首先必須學習教學,希望你們能夠確立不管遇到任何事都不動搖的人生哲學。

     再來就是要有教養,練就睿智。為此需要閱讀好書。」後來,她們一起閱讀我在恩師身邊學習過霍爾•凱恩的[不朽城]、雨果的[九十三年](註1)等著作,還為我寄來讀後感想。

     她們至今都視那時的回憶為至寶,互相鼓勵,自豪地邁步在人生大道上。她們當中,有的人擔任市鎮男女共同參與計劃推進委員長,作為社區、社會女性領導人英姿颯爽地活躍著。

「學習」是終生的事。我衷心讚揚鑽研教學、挑戰閱讀名著、獲取「人性大學」學位的幸福博士們。


支援精神復興
        聽說前陣子在北九州舉辦的「世界書籍展」佳評如潮。

        閱讀是自我教育的無盡源泉,是擴展精神世界的翅膀。我認為時代渴望著讀書的豐饒力量。雖然一直在說現代人厭惡活字,然而另一方面,也可以見到踴躍閱讀的傾向。

        每年實施的一項調查顯示,日本全國的小學、國中、高中生閱讀量在進入21世紀後全部都有增加的趨勢。一個月不看一本書的兒童、學生人數出現減少傾向。去年秋天發表的日本文部科學省調查結果顯示,每位國民平均在圖書館的借書冊數創下過去最高紀錄。

       這是有賴於家庭、社區為兒童展開的閱讀運動,學校內踏實地推進閱讀運動,還有圖書館、書店、出版等有關單位的人付出堅韌不拔的努力所致。

      在東日本大地震災區,東北的書店人員以不屈的執著精神站立起來。他們認定現在正是要靠文字、活字力量來實現「心靈復興」的時候,每天都在不懈地奮鬥。

      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寄給友人一段話:「書籍的影響力勝於戰鬥。」意即,比拿破崙的戰勝,名著更對國家有所貢獻,「在歐洲各地每天都獲勝」。強化與支持活字文化力的艱苦奮鬥,是為人類獲取精神勝利做出的尊貴貢獻。

註1:小說[九三年]是雨果蘊釀十年寫成的封筆之作,是他心目中的一座大山,展示法國大革命那段狂飆突進的歷史。
      
         故事發生在法國大革命最為激烈的1793年,法國雅各賓派上臺執政後,堅決鎮壓保王黨人的叛亂,旺代省保王黨首領朗德納克為了救人而未能逃出共和軍的包圍,崇尚人道主義的共和軍司令官義釋朗德納克,而被他的恩師兼監軍西穆爾登以革命的原則處決,西穆爾登隨後也陷入了思想矛盾,而自殺身亡。雨果頌揚法國大革命的民主主義精神,但也主張人道主義而反對過火的專政政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