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相互理解」與「人類利益」是外交的主軸
如今,「自己國國家發展就好」的短視近利想法,只會讓自己更孤立,最後連自己的利益都無法守住,團結才是力量。現在這個時代需要的是,立於大局、大膽轉換想法,,以遠大未來為志向的布局。
我的友人文豪金庸也是出身於浙江省,曾擔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,是個在日本也十分受到歡迎的人氣作家。
他在與我的對談中曾說:「要成為真正的[二十一世紀人],首先要有廣闊的胸襟,面對與自己不同的人,不能有差別與偏見的心態,然後要在交流中互相理解、溝通,培養[慈悲心]與[愛心]。」
胡錦濤主席預定於今年春天訪日。前些日子,與唐家璇國務委員談到了相隔十年的國家元首訪問日本是「春風、開花之旅」。
願兩國以及世界的青年們,都能成長為心胸開闊的「二十一世紀人」,開拓共存共榮的未來,為和平貢獻心力。我會一直凝望著人類的春天,持續散播一顆一顆的希望種子。
註1:中國留學生教育之父
日本靜岡縣小笠郡大車町的上土方嶺上,立著一塊由著名文學家井上靖書寫的紀念碑,碑文是"一生盡瘁于中國留學生教育的人--松本龜次郎1866-1945"。
註2:魯迅
周樹人(1881年9月25日-1936年10月19日),字豫才,原名樟壽,字豫山、豫亭,以筆名魯迅聞名於世,浙江紹興人,為中國的現代著名作家,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、支持者,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和開山巨匠,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譽的中國現代文學家、思想家。魯迅的主要成就包括雜文、短篇小說、文學、思想和社會評論、學術著作、自然科學著作、古代典籍校勘與研究、散文、現代散文詩、舊體詩、外國文學與學術翻譯作品和木刻版畫的研究,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,蜚聲世界文壇,尤其在韓國、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、被譽為「二十一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」。
魯迅以小說創作起家。代表作有《阿Q正傳》、《秋福》、《孔乙己》、《故鄉》等。主人公阿Q、祥林嫂、孔乙己、閨土等在中國婦孺皆知。
節錄維基百科
二十一世紀人類共生的心(下) 池田大作 譯/王志文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