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戰爭百年邁向和平百年(四)池田大作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 賽菲爾特 前奧地利文化部次長

2015081818:49
    1915年,當德國社會民主黨宣布支持德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,她和卡爾·李卜克內版本西合作成立馬克斯主義革命團體「斯巴達克同盟」 與社民黨內以艾伯特為代表的右傾勢力鬥爭。該組織於1918年12月30日重組為德國共產黨 。1918年11月 在德國革命期間,她創辦了《紅旗報》(德語:Die Rote Fahne》(Die Rote FahneDie),作爲左翼的中央機構。1915年—1918年多次關押。羅莎·盧森堡起草了德國共產黨黨綱 。她認為1919年1月柏林的斯巴達克起義是ㄧ個錯誤,但起義開始後,她還是加以支持。當起義被自由軍團(魏瑪政權的右翼敢死隊,由第一次世界大戰退伍軍人組成)鎮壓時,盧森堡 、李卜克內西與其他數百支持者被逮捕,遭到嚴刑拷打並被殺害。目前德國提供以她為名的左派政黨獎學金。

    由於羅莎·盧森堡同時嚴格的批判馬列主義及較溫和的社會主義者,因此在左派政治界及學術界中不是完全的認同羅莎·盧森堡。不過有些馬列主義者將盧森堡和卡爾·李卜克內西視為他們的烈士 。根據德國聯邦憲法維廳的資料,對盧森堡和卡爾·李卜克內西的紀念仍然是德國左派中重要的一件事。

語錄
1、自由總是與別人所想的不太一樣。
2、沒有善選,沒有不受限制的出版和集會的自由,沒有自由的意見交鋒,任何公共機構的生命就要逐漸滅絕,就成為沒有靈魂的生活,只有官僚仍是其中唯一的活動因素。
3、對我們而言,社會主義制度無大小之分,今天我們必須實現那個最起碼的。
4、我們今天站在可怕立場前:究竟是讓帝國主義取得勝利,所有文化的破壞、還是讓社會主義走向勝利。

遺言
      盧森堡最廣為人知的遺言,寫於遇害當晚,是關於她對群眾的信仰,及其所見的革命必然性:「領導已經失敗,即便如此,它可以而且必須從群眾中走出 ,群眾是其重建所決定性因素,他們是奠定最後勝利的基石。處於高處的他們,已開發出[戰敗]這個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引以為傲的力量 。這就是未來的勝利將綻放在這個[敗]字上的原因。

   「命令籠罩著森林」你們這些愚蠢的黨羽!你們的[命令]就像一盤散沙。明天 ,革命將會如撥浪鼓ㄧ樣高漲,並會大張旗鼓地宣布,這會讓你恐懼。

紀念
柏林米特區有以盧森堡名字命名的廣場及地鐵站,德勒斯登有以其名字命名的電車站和街道。在波蘭人民共和國時期的華沙沃拉區,ㄧ間燈炮製造廠以盧森堡的波蘭名字「Ro'z'a  Luksemburg」命名。

節錄維基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