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淺-星雲

2009072723:01

海洋、河流,都有深淺;人的教育、言語,也有深淺。一般人對於才疏學淺的人,總是不屑一顧;也有的人博大精深,但是太深了,令人莫測高深,也會讓人敬而遠之。

人,太深了,曲高和寡;太過淺薄,又給人小看,所以最好能「深入淺出」。佛陀的教法,為了觀機逗教,可以說都是深入淺出;禪門的語錄,為了讓人開悟,種種的說法,總是要讓人有所得。

現在許多科學家,為了把科學知識介紹給大眾,不惜喊出大眾科學;哲學家把艱深難懂的哲理,用種種的譬喻故事,引人入門。有名的《莊子》、《法華經》、《大寶積經》,就是許多哲人深入淺出後的智慧呈現。

平常的人,對於膚淺總是不屑。其實,醫生治病,打針時當深則深,當淺則淺;朋友只需要淺交,就不能深交;聽講只需要淺聞,就不能深究。有些讀書人,有時也會自謙自己才疏學淺;其實,自稱才疏學淺的人,必定是深藏不露。

當然,深海裡出蛟龍,深山中出幽蘭,重要的人物都是深居簡出,凡事也要深思熟慮,才能隨機應變,才能深淺一如。

有人說佛法很深,不易通達;恆河流水,你未曾在河中游泳,如何能知深淺?佛法的弘傳,所以能「法水長流五大洲」,就是因為他或深或淺,都是契理契機、應病與藥。如「三獸過河」,大象、馬、小白兔都能游泳而過,他們的足跡在水中必有深淺之差,但水的深淺仍然一樣。所以懂得的人就會說:受益匪淺、我的福報非淺。

說到深淺,水有深淺,人有深淺,理有深淺,甚至佛法也有深淺。深海固然供給大船行走、提供大魚深藏,但是淺海讓人游泳,讓人潛水,讓人清淨。又如懂得喝酒唱歌的人,都喜歡淺酌低唱;學習教育的人,總希望淺顯易懂的教學法。對於深耕淺種,對於交深言淺,所謂當深則深,當淺則淺,深淺並用可也。
 

【感謝佛光山授權,自佛光山全球資訊網 http://www.fgs.org.tw/  原文轉載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