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亭集序-王羲之

2008080611:49

東晉穆帝永和九年(353)暮春 三月初三 ,三十三歲的會稽內史王羲之盛邀名士太原孫統、孫綽、廣漢王彬之、陳郡謝安(當時尚未出仕,正高臥東山)、高平郗曇、太原王蘊、許詢、李充及名僧支遁等父子輩,連同羲之之子凝之、獻之,侄兒渙之、元之等41位宦流雅士,以修褉事宴集於此。是日「天朗氣清,惠風和暢」,諸位列坐曲水兩側,酒殤置於清流之上,任其逐水飄流,「雖無絲竹管弦之盛,一觴一詠,亦足以暢敘幽情」,酒觴流到面前,當下就要即席賦詩,不然罰酒三觴。這場別開生面的詩歌會有26人作詩37首,12 人各賦詩二首,九歲的王獻之等16人拾句不

成,各罰酒三觴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雅集行將結束時,眾人公推王羲之作一篇蘭亭序雅集的序文,孫綽撰寫<蘭亭集跋>。

王羲之當時已有幾分醉意,以特選的鼠鬚筆和蠶繭紙,乘興而書寫了一篇序,記述盛會的盛

況,和與會諸人的觀感,書法遒勁,文采燦然,是我國書法藝術史上登峰造極之作──蘭亭

集序,並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。一千六百年以來,蘭亭因王羲之而聲名大噪,然也因為絕

佳的自然山水,才能蘊育中國藝術史上的佳話。傳說王羲之以後曾多次書寫<蘭亭集序>,

卻無法達到原來的境界,這不僅表現了藝術珍品需要在天人合一的環境下造就而成,也表明

了酒的神力和作用。(以上部份引自 鄭毓瑜 教授講義)

*消散肆情志,酣暢豁滯憂。(王元之)

*嘉會欣時遊,豁爾暢心神。(王肅之)、今我斯遊,神怡心靜(同前)

*駕言興時遊,逍遙映通津。(王凝之)

*散懷山水,蕭然忘羈。(王徽之)

*散豁情志暢,塵纓忽已捐。(王蘊之)

*代謝鱗次,忽焉以周。欣此暮春,和氣載柔。

詠彼舞雩,異世同流。迺攜齊契,散懷一丘。(王羲之)

*仰視碧天際,俯瞰綠水濱。寥闃無涯觀,寓目理自陳。

大矣造化工,萬殊莫不均。群籟雖參差,適我無非親。(同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