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隱飛橋隔野煙,石磯西畔問漁船:「桃花盡日隨流水,洞在清谿何處邊?」
湖南桃源有桃花源洞,洞北有桃花溪,據說是晉代詩人陶淵明所記桃花源的遺址。這首詩即描寫桃花溪的優美景色,抒發了詩人對桃花源的嚮往之情。據陶淵明的《桃花源記》,有一個漁夫沿溪而行,忽見一片桃花林,穿過桃林,在溪流的盡頭,出現一個山洞,進入山洞,豁然開朗,裡面是一個與外界隔絕的社會,那裡的人民過著和諧安樂的生活。漁夫離開以後,第二次循原路再去,卻怎麼也找不到了。
張旭的這首詩描寫桃花溪,即有意渲染出一種煙霧迷濛、隱隱約約的環境氛圍,形成一種神秘的色彩,從而與《桃花源記》中的境界和氣氛溝通起來。遠遠望去,一座小橋在煙霧中時隱時現,如同飛架空中,首先就給人一種虛幻的感受。而面前的溪流似乎和當年陶淵明描寫的一樣,仍然是桃花夾岸,花瓣終日在水中流淌,進一步將現實的情景與桃花源的意象原型構合起來,倍增神秘氛圍。在此情形之下,詩人於石磯西畔向漁人打聽,再以洞在清溪何處邊的自問作結,結果如何,已不須明言,給人留有無窮韻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