持續學習、成長的幸福 潘雪玲譯自腦科學者中野信子著(從腦科學看「祈求」)

2014012021:02

「世上每一個人出生之後都有求知的欲望。」這是哲學家亞理斯多德的名言。

  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,這也是真理。舉例來説,「新奇探索者(novelty seeker)」追求新的知識是人類的本能,存在於基因當中。為何有這樣的本能呢?探究其因,源自人類擁有「想知道」的豐富欲望,從而應對各踵狀礦的變化,方才得以生存下來。換句話說,「求知欲旺盛的個體,有利於生拵」,因此,在長久的進化史中,這個欲望保存於基因當中、甚至腦部。而且,延續這個本能,當我們解開難題,達到某個求知的目標時,會有強烈的快感、充滿幸福。

      例如牛頓在得出萬有引力的 構思時(看到蘋果從樹上落下而觸發的軼事,據說是後世的想像),除了茅塞頓開的興奮之外,他的心中應該還充滿著飄飄欲仙的幸福感吧!

      得到諾貝爾獎的一流科學家當中,應該沒有幾位是「想要得到諾貝爾獎的榮耀而持續研究的人吧!基本上應是來自「想要知道更多」、「想解開這個謎題」的強烈求知欲,而獻上大半生專注研究。絕大多數諾貝爾獎得主都是這樣的人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