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德教育與幸福人生(1) 林火旺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

2014060620:45
   透過與這些人多次接觸、交流後,發現這些人雖然職業多樣、性格迥異,但共通點是「對物質沒有太多要求」。他們平淡自守、安貧樂道,能享受柴米油鹽的尋常生活。調查結果讓霍華德.金森受到很大的啟發,得到此論文總結:這世上有兩種人最幸福----淡泊寧境的平凡人與功成名就的傑出者。你若是「平凡人」,可以透過修練內心、減少欲望獲得幸福;若是「傑出者」,則可透過進取拚搏獲得事業成功,進而獲得更高層次的幸福。他的導師看了論文後十分欣賞,批了一個大大的「優」!

 畢業後,愛德華.金罧留校任教。一晃眼,二十多年過去,他成為美國一位知名終身教授。2009年一次偶然機會,他又翻出當年那篇畢業論文。他很好奇當年那121名認為自己「非常幸福」的人,現在過得怎麼樣呢?他們的幸福感還像當年那麼強烈嗎?於是,他試著聯繫上那121名市民,當年71位平凡者,除兩名去世外,共收回69份調查表。這些年。這69人,有的已經躋身成功人士之列,有的一直過著平凡的日子,也有人因疾病和意外,生活十分拮据。但他們的選項都沒有變,仍覺得自己「非常幸福」。而那50名成功者的選項卻發生了巨大變化。僅9人一帆風順,仍然堅持當年的選項「非常幸福」;23人選擇「一般」;16人因事業受挫,遭破產或降職,選擇「痛苦」;更有2人選擇「非常痛苦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