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智慧 智慧人生(1)黃德祥 大業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兼師資培育中心主任

2015013118:19
比奈建構智慧評量方式
      在西方國家,同樣早就認為人有資質與智能的差異。但直到二十世紀初期,才由法國心理學家比奈(Alferd Binet,1857-1911)(註1),建構了智慧(intelligence)的概念。約1904年左右,比奈接受巴黎市政府的委託,,想要探討學校條件相同,教師ㄧ樣,課程也ㄧ致,為何學童的學習效果會有所不同?

     比奈設計了不同年齡、心智高低不同的評量作業。如果多數同年齡的學童能完成的心智作業,某甲學童全部通過,跟人家ㄧ樣,那他的智慧就接近於1,如果8歲某乙小孩能通過10歲小孩才能完成的心智作業,那某乙的智慧就>1。反之,某丙學生,已10歲,卻只能通過9歲小孩的心智作業,那某丙的智慧就<1。

     比奈的智慧評量公式很簡單,就如下:「心理年齡」(MA)除以「實足年齡」(CA),所得的數值就是「智慧商數」((IQ)。亦即CA/MA=IQ

    比奈的智慧建構與實作測量被認為是人類教育史上偉大的創見。至此,在教育與心理學上基本上已確立人有智慧高低,更有個別差異。不過上述IQ公式所求出的數值會有小數點,直到1914年德國心理學家史登(William Stern)再把(CA /MA)x100=IQ。這就是今日世界各國通過的IQ概念與公式。目前在心理學上,把智商100被視為一般水平,130左右或130以上視為天才、資賦優異,70以下為智能低下或遲鈍者。正常人的智商,在85到115之間。
     
    比奈之後在美國及其他國家,有甚多的教育及心理學家,努力設計、編定及測試各種工具,至今已琳瑯滿目,比較重要的有:史丹佛-比奈智力測驗(簡稱比西量表)、魏氏智力測驗、瑞文氏非文字測驗、考夫曼兒童智力測驗等。目前心理學上公開發行的相關智力測驗,信度、效度大致都頗受肯定,通常甚至高達90%的準確性。ㄧ般而言,智慧、智力或智能比較高的人,學業成就比較高,生活適應應比較好,也比較有成功成功的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