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戰爭百年邁向和平百年(五)池田大作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 賽菲爾特 前奧地利文化部次長

2015100718:49
生平
      貝姆出生於奧地利的格拉茨的ㄧ個熱愛音樂的家庭。父親雖知道他有著音樂的天賦,並且也為之感到高興。但並不十分同意讓音樂成爲卡爾的職業。卡爾·貝姆於是在作爲排練助理和指揮家以學習音樂的同時,學習法律。他曾經在格拉茨表現藝術與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和音樂理論。雖然卡爾·貝姆愛發牢騷和沒耐性出了名,但憑藉自己的才華,在布魯諾·瓦爾特的支持下,於1921年首次被任命為慕尼黑的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樂團指揮,從而展開他的指揮生涯。1927年在達姆施塔特擔任音樂總指導,1931年遷職漢堡,1934年到1943年任職德勒斯登國家歌劇院,後來則擔任領導薩克森國家管弦樂團,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等樂團。二次大戰期間曾是納粹黨的擁護者之一,因而有段時間無法上台指揮,直至1947年。

      貝姆於1928年首演貝爾格的「伍采克」,並成爲「伍采克」與「露露」的權威詮釋者。1933年因「阿拉貝拉」的演出,貝姆與理查·史特勞斯結下不解之緣。之後首演理查·史特勞斯的「沉默的女人」以及題獻給貝姆的達芬妮」。此外貝姆亦在各地不斷指揮演出莫扎特,華格納,理查史特勞斯等人為數不少的歌劇,及德奧作曲家爲主的交響曲作品。1970年因爲他對維也納音樂貢獻卓著而獲得金牌大獎章,並享受奧地利音樂總監督的殊榮。

     貝姆於薩爾茲逝世。

成就
      卡爾、貝姆指揮過數量眾多的著名交響團,首先是維也納愛樂樂團和柏林愛樂樂團。也錄製過許多唱片。其中包括莫扎特的交響曲全集,還指揮過歐洲、美國(比如大都會歌劇院)許多著名歌劇院的演出。幾十年來,他與德意志國家歌劇院和很多音樂節保持著緊密聯繫(拜羅伊特音樂節、薩爾茨堡音樂節等)。他與維也納愛樂樂團的關係尤其緊密,與其錄製了無數的唱片,其中ㄧ些還拍成了電影。他指揮演出的重點是德奧古典和浪漫時期的作品。人們認為他對莫扎特有偏好,貝姆本人認為莫扎特是一個「革命者」。在德勒斯登的時候,他與理查、史特勞斯相交甚好,因而指揮過他很多作品的首演。在公眾心目中,與同胞卡拉揚涉足甚廣的風格不同,貝姆更多的被認爲是一位本土音樂家。

發揮風格
       總體來說,貝姆的指揮樸實大方、四平八穩,被譽為「精準大師」。雖然有人說他「學究氣」重,可能是針對他忠實原譜而言,不會擅自加入戲劇性效果;而他這種自然不造作的風格,其實反倒爲大多數樂迷所稱道。特別是莫扎特的作品,貝姆即使年事已高,也不斷對之研究探索。他演奏的莫扎特簡潔而不浮華,卻又不失幽默。

家庭
     卡爾·貝姆的兒子是演員慈善家卡爾海因茨·貝姆。

節錄維基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