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的造字很有趣味,例如有人問吳稚暉先生:「為什麼叫「波」?」他回答:「水的皮。」又問:「為何叫 「坡」?」他說:「土的皮」。由此而推,什麼叫「被,就是衣的皮,用布衣做皮,就是被;人為什麼會「疲 」倦?因為生病了,所以從皮膚的顏色就可以看出端倪。
有一位 趙 先生跟 陳 先生打招呼說:「『東』先生您好。」陳 先生生氣的回道:「『肖』先生您好!」趙 先生聽了 很不高興,就說:「我姓趙,您為什麼叫我『肖』先生?」 陳 先生說:「您割了我的耳朵,我就不讓你走路。 」
中國造字深富哲理,具有智慧。一個「國」家裏,因為有人口,就會有干戈,所以國家戰爭不息;為了金「錢 」,也會大動干戈,所以紛爭不斷。
此外,日有所知為「智」,將寶物分開即為「貧」,日月並存代表光「明」。甚至有人常自喻為仁義之士,「 仁」者不是個體;仁者,要有二人的對等友好關係,才為仁者。
中國倉頡造字,為歷史上大家所公認。其實認真說來,中國的字應該不是某人所創,而是歷史上集大家的智慧所成。
「教我如何不想她」的作者 劉半農 先生, 和趙元任 先生合作譜寫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曲。曲中的「她」代表的是祖國,後來成為女人之代名詞。在此之前中國稱呼並無男女的「他」與「她」之別,但為西洋翻譯學上的需要,有人興起區分之意,所以最初如魯迅曾用「伊」字代表女性,直到劉半農創「她」字,經大家一致公認,「他」、「她」便成為男、女的代表。甚至形容動物用「牠」, 神明用衣領旁的「祂」。如此造字就這樣經大家的智慧,延續成為中國的造字文化。
唐代的武則天自稱「武曌」,「曌」就是武則天造字的智慧,因為她目中空無所有;是自大呢?還是她的修為真的已經到了雙目皆空的境界呢?無從得知。宋朝的劉攽與蘇東坡曾經互請對方吃「皛飯」與「毳飯」,這雖然是文人之間互相作弄的遊戲,也可以看出兩人善用文字的智慧。
佛教東傳中國,為中國的文學增加了許多很好的名詞字彙,例如「三世」、「因果」、「業力」、「無明」等,這些都是深富意蘊的名詞,不像現代的新新人類,自創許多戲謔性的用語,如「很酷」、「很遜」、「很菜」、「很醬」,這些都是很輕蔑的用詞,實在不足取。我們希望文化的發展,應該用莊嚴的心情,用深度的智慧。才能開展出更好、更有文化的字彙名詞。
【感謝佛光山授權,自佛光山全球資訊網 http://www.fgs.org.tw/ 原文轉載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