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、道德及青少年道德教育(上) 北京師範大學 顧明遠教授

2014022218:49
顧明遠教授 簡介
      中國教育學會前會長、現任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。
      
       顧明遠教授會長為中國著名的教育家,被譽為中國比較教育之父。他在1991年被評選為「全國優秀教師」,並於1999年獲頒北京市「人民教師的殊榮」。

        2012年曾與國際創價學會池田大作會長出版對談集(和平之橋)--暢談人本教育)(日文版)。他與池田會長兩人相差一歲,青少年時期皆經歷戰爭,因此對談時非常投緣,兩人都認為戰爭不論是侵略國或被侵略國,人民都是最大的受害者。他們共同的結論認為「和平」要從對青年的教育開始。
     

一、科技帶來幸福或災難

             科學技術引起世界變化的一個重要表現,就是人自身的變化。眾所周知,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中,總是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規範從事社會行動。人類道德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進步。其中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社會道德的進步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。

              今天,科學技術的進步給社會帶來了豐富的物質財富,但社會的道德水準卻有所下降。當前物欲膨脹、享樂主義流行、環境惡化。不得不使人懷疑,科技進步是給人們帶來了幸福,還是帶來了災難?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一派意見是,科技發展必然導致道德的墮落。我國古代老莊學派和西歐的盧梭等就是持這種觀點的代表。另一派意見是,科技發展必然自然而然地提高人們的道德水準。我國古代即有「倉廩實而知禮節,衣食足而知榮辱」的說法。法國哲學家艾爾維修也持這這種觀點。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的確,由於工業社會人們的貪婪,破壞自然,使得資源浪費、環境污染,使人類現在正在遭受大自然的懲罰。但人類的理智也正在喚醒人們,要科學地、友好地對自然。同時也要依靠科學技術來克服過去人類犯下的錯誤,拯救地球的毀滅,拯救人類的苦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