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敦煌的守護人 常書鴻畫伯 譯/劉麗文

2014120318:48
   常書鴻:生於一九0四年四月,中國杭州,卒於一九九四六月。ㄧ九二七年六月,二十三歲時留學法國,在巴黎、里昂學習西洋畫。曾多次發表創作,獲得許多藝術獎項,因受到敦煌藝術吸引,一九四三年前往敦煌。長達半世紀投入保持、研究與推展敦煌藝術工作,不遺餘力。曾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等職務。曾多次與池田SGI會長對談,共同出版《敦煌的光彩》對談集,其中ㄧ部分收錄在中國的教科書。
    
    該研究院在ㄧ九九二年,頒贈池田SGI會長「名譽研究員」稱號。創價大學校園中「「文學之池」旁設置的「文學之池」、「文學之橋」題字,乃出於畫伯之筆。


前進!前進!鬥志高昂
      「酒逢知己千杯少,話不投機半句多。」—遇到了知己,喝了千杯的酒也覺得不夠。話不投機,講半句都嫌太多。

        敦煌研究院的常書鴻名譽院長,用這句中國諺語闡述與池田SGI會長之間的友情。

        ㄧ九八0年四月二十三日,池田SGI會長與常書鴻、李承仙夫婦在北京第一次會面。當時,SGI會長正處於忘恩、嫉妒與中傷的風暴中,辭任第三任會長之後ㄧ年,狂風不斷吹襲。

      此後,兩人締結下如畫伯所言「更勝水滸傳英雄們友情」的牽掛,共同出版了《敦煌的光彩》對談集,更實現在東京富士美術館舉辦「中國敦煌展」的約定。

     ㄧ九九0年五月,常畫伯談到:「見到了池田先生,撼動了靈魂的想法就會湧上心頭。

      看到他為了世界的和平,為了文化與藝術,為了中日友好,超越種種批評與迫害而奮戰的姿態,彷彿看到了自己的ㄧ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