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關心出發 協助孩子面對爭吵的藝術 財團法人「張老師」基金會

2015040218:25
二、相信孩子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

        如同求助「張老師」1980輔導專線的當事人,義務「張老師」總是以陪伴的角度傾聽當事人訴說,相信每個當事人都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,可能需要時間沉澱、也可能需要人ㄧ起討論,但最終還是回到當事人本身,因此,呼籲家長能將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,有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,難免碰壁、難免徒勞無功,但家長要能適時的放手,讓孩子能有自我成長的機會,才能讓孩子有正向的發展。

三、理性與感性的傾聽

       每一個問題與困難,都需要被傾聽,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,此時期的孩子對於許多事物是好奇的,且開始有自己的想法,而面對意見不同的大人時,越是容易出現更強烈的反抗,因此,家長要能兼具理性與感性的傾聽,陪伴孩子傾吐他的情緒,也要能陪伴孩子分析理解自己的狀態,從不同的角度切入。

四、支持、同理、陪伴孩子

     當孩子面感情爭執時,家長要能給予正向的支持力量,以人與人之間的尊重為基礎,陪伴孩子看見價值觀的不同。每個人來自不同的家庭、不同的生長背景,有著不同的價值觀,對於事物的喜好不同,因此,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思考不同價值觀的差別,讓孩子了解個別差異,進而引導孩子找到人與人相處間的平衡點,以最不受委屈、最舒服、最自在的方式與人互動,從中學習人際關係的維繫。

五、善用各項資源、工具

       家長要能了解社會上有哪些資源可以使用,鼓勵孩子要能勇敢求助,當面對自己無法解決的難題時,要有勇氣求助,不要覺得求助是丟臉的事情。除此之外,家長也能與孩子ㄧ同養成運動的好習慣,當心情不好的時候,能有個透過運動抒發情緒或壓力的管道,讓汗水帶走不愉快。建立正向的支持系統,讓問題找到解決的答案,「張老師」1980輔導專線在全台灣有近千位的義務「張老師」會在電話那一頭陪伴孩子解決問題,歡迎撥打1980,與「張老師」快樂分享、憂愁分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