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三多一要」好人緣 談提昇青少年人際關係 財團法人「張老師」基金會提供

2014020518:39

范曉文(化名)是個從小乖巧循規蹈矩的女孩,在學校功課表現優異,在家庭是父母心中唯一的獨生女寶貝,看來似乎一切都沒什麼問題,但曉文在內心裡總是悶悶不樂,她最欠缺的不是父母師長的關愛,而是少了同學朋友的互動交流,她總是身影孤獨的默默在人群中被人遺忘•••。

      根據艾瑞克森(Erikson)心理社會發展理論,青少年時期主要發展任務為自我認同與角色混淆,若發展順利能夠實現願望及善盡角色職責。

      對青少年而言,此時期與朋友的關係來得比父母重要,期待能夠被同儕接納並得到認同,達到與人的互動、回饋及修正,達到自我統整的目標,但對於較為害羞內向的人而言,,主動與人互動似乎多了些許的害怕與不知所措,因此,「張老師」提出提昇人際關係的「三多一要」原則:

一、多主動:不難發現擁有好人緣的人,在自然又不做作的態度下,讓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,例如:外表要整理乾淨、衣服穿著要整齊、主動打招呼、樂於與人接觸••••••等,另外多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,包括興趣、交友、準備課葉的心得••••••等,這些都可以為人際加分,也是與人互動的最佳素材。

二、多接納:柏恩根據一個人對自己和對別人的看法來分析,發現「我好,你好(I'm ok,   you're  ok.  )」的交友心態,最為開放且吸引人們彼此接近,接納別人與自己的差異性。例如:也許朋友平常的休閒剛剛好是你最不喜歡的逛街,傾聽他的分享與心得,不但是尊重他的喜好,也會拉近彼此的距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