腦與生活 精神的體驗 胡海國 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精神健康健基金會董事長

2014030218:48
(4)精神是一種存有一個人與環境

          體驗:
1、想起童年,有哪件是會讓您覺得很有趣?
2、生活中,您會常常想起哪一個人嗎?他(她)對您有什麼意義?
3、思索自己的未來,會是如和的生活呢?
4、您家附近有哪些您常去的地方?
5、台灣的哪裡,您的印象最深刻
6、您想去哪裡旅行嗎?


換個角度看事情是智慧的表現

       「個體」就是人生的基本單位。「環境」泛指個體之外的一切人事、物,我們與環境互動,交流,從而不停地厚實我們的精神內涵。就像天氣太熱,我們會躲到樹下乘涼;太冷,我們會烤火取暖,這是身體尋求適應與舒適的機制,大腦也是這樣,它是一個開放性的器官,總是不停瞭解環境,嘗試掌握環境不停變動,個體也隨之產生情緒反應,並對週遭事物與自身進行評估和考量,此即精神的作用。如果我們對某件事物懷抱正向、有價值的感受,會影響的整體作用,使整體心身感受一致,並引發符合期待與目標的行為反應。

        舉例來朔,初搬遷至一個社區中。我們會藉由與環境的互動,評估鄰居的友善程度,住在此處的舒適感。一旦發現所處的社區內居民相處融洽、環境整潔,自己的心情與生活品質隨之提昇,建立起對社區的認同感,促使我們想主動參與社區活動、增進與他人的互動,甚至進一步協助清潔社區或監督社區管裡,因而打造出更加符合理想的居住的居住環境。

         換言之,腦是一個開放性的器官,為了創造出有利於自己的環境,必須先瞭解環境、掌握環境,從有限、變動的環境中去尋找個體自我適切的位置與角色。


    在這個尋找與調整的過程裡,個體不斷嘗試新的可能,在錯誤、挫折、衝突中,建立人生經驗與生活技巧,同時瞭解自己的可能性,接納大腦的有限性,學習在有限的生命裡,有效率地盡情揮灑。如此,每一個人都可以在生命歷程中,逐步安頓自己的精神,為精神覓一個存放的處所。

      生命流程中的個體精神,具有發展性、成長性、希望性、掌握性、關懷性、清明性與多元性等面向,它有鮮明的個體色彩,同時又與所生活的環境背景緊緊相繫,其中的點點滴滴,都為生命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。
(全文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