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的研究則指出,PM2.5還可能對腦部有影響,可能源自PM2.5對微血管的破壞,導致中風或失智的風險增加,甚至是直接造成神經性退化疾病,出現阿茲海默症的前期病理變化;還有研究則顯示,PM2.5會導致新生兒出生體重下降,體重不足會增加病變以及死亡風險。
PM2.5與肺癌有關
肺癌始終高居我國癌症死因前兩名,且有相當比率的患者沒有吸菸,醫界漸漸發現空氣污染具有一定影響,其中PM2.5就是兇手之一,它會造成基因突變與傷害,已經被證實是確定人類致肺癌物質。
目前研究多認為PM2.5與肺癌的死亡率確實有關,然而從基因突變到產生癌細胞還有很長時間,因此PM2.5是否會直接增加肺癌的發生率,還需要更長時間觀察的監測資料來分析。不過在其他國家,已經有研究顯示肺癌發生率的增加與大氣中PM2.5微粒暴露有關。
多用鼻子呼吸 少用嘴巴呼吸
只要呼吸就可能收入PM2.5等汙染物,聽起來很嚇人,其實會有一套自我保護機制,第一個重要關卡就是鼻子,複雜的鼻腔構造會讓相當大部分的懸浮微粒撞擊與沉積下來;若進入了呼吸道,這裡的環境溼度比較高,親水性的顆粒會吸水膨脹,因此較容易撞擊沉積在較大的氣管與支氣管這樣的呼吸道,這時呼吸道纖毛會朝著喉嚨後吞嚥下去、經過腸胃道排出來,大部份被吸進去的大顆粒約在24~48小時內透過這樣的方式被擋出來。
但是像PM2.5這種細懸浮微粒,因為粒徑小,可能深入到肺泡,這邊沒有很好的纖毛可掃出去,必須靠免疫系統啟動巨噬細胞來清除 ,需要數個月的時間,而且這個動作也會釋放發炎物質,長期下來對肺有一定程度的損害。
因此要保護我們的肺,應該要多用鼻子呼吸,這句話一點也不奇怪,因為現在很多鼻子過敏的患者,習慣用嘴巴呼吸,反而缺少了鼻子這關的保護。
細懸浮微粒PM2.5 健康新殺手(2)諮詢 陳啟信 臺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治醫師 撰稿 張雅雯
相關文章